连云港口岸迎来一艘新西兰海砂铁矿运载船舶

2016-06-12 | | 10153浏览

近日,连云港口岸迎来一艘满载新西兰海砂铁矿的散货船“天意”(TAHAROA PROVIDENCE),该船运载了156293吨海砂铁矿,由新西兰塔哈罗亚港(TAHAROA)出发,运至连云港口岸卸货。这也是该船首次载货至连云港口岸卸货。据悉,“天意”轮为一艘2015年新造船舶,专门用于运载海砂铁矿石,本次至连云港卸货为其出厂后的第4个航次。货物到港后,连云港检验检疫局为其实施了水尺计重。

新西兰是海砂铁矿石的主要出产国之一,所产海砂铁矿储量极为丰富,价格相对低廉,且易于采选,其矿床主要分布于新西兰南北二岛的西海岸近海区域,由海浪和潮汐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砂铁矿组成。其中位于新西兰北岛的塔哈罗亚铁矿是其海砂矿的重要产区之一,其矿床是由火山喷发物经海水和海风的侵蚀及搬运在海岸峡谷中沉积而形成,矿石的主要组分为钛磁铁矿。

近年来,连云港口岸接卸的新西兰海砂矿全部来自于塔哈罗亚铁矿,并经由塔哈罗亚港出口转运。塔哈罗亚的钛磁铁矿虽然含铁品味并不特别突出,但由于其组分的特殊性,且对于高炉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延长高炉使用寿命,同时价格较为低廉,因而逐渐得到了国内一些钢铁企业的青睐。据统计,今年以来,迄今经由连云港口岸入境的新西兰海砂矿共计约31.3万吨。

相比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铁矿产品,塔哈罗亚海砂矿在装船方式上具有其特殊性。塔哈罗亚港没有专门的码头作业平台,货物装船是在锚地进行。具体的装船流程是:海砂矿经过开采和选矿,通过分离器脱水后置于堆料场备货,然后利用皮带机将其运出,与淡水混合为矿浆后送往泵站,矿浆在泵站经过加压再由通往锚地的海底管道输送至船上。

值得注意的是,塔哈罗亚海砂矿在开采、选矿和装船的过程中都需经过混水处理,但实际运至连云港口岸的货物却并没有出现“明水”现象,其矿砂含水率也较低。说到“明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巴西铁矿砂,巴西铁矿屡屡发生“明水”现象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气候原因,即由于气候湿润在采矿或装卸货时混入雨水。二是环保原因,即货物在港口装卸或存储时为避免扬尘,基于环保因素或以环保名义实施的喷淋。三是矿砂物理特性原因,即矿物吸水性较差而析出明水。而塔哈罗亚海砂矿之所以没有变成“水货”,与其装船方式和承运船舶的特殊构造有很大的关系。海砂矿在通过管道装船时,其矿浆经过沉淀,上部明水经泵抽出,剩余水分则经由舱内压力系统加压使水分渗出,渗出的水经由货舱底部专设的滤水孔排出进而使得货物在随船起航前,就已在装货港把多余的水分排掉。由这种专用船舶运载的海砂矿不仅在航行途中不产生明水,而且水分含量较低,一般到岸水分仅在3%左右,远低于巴西铁矿石的平均含水水平。目前该类船舶主要由日本造船厂建造,据“天意”轮大副称,鉴于建造成本和技术原因,目前世界范围内服役的该类船舶仅有3艘。另根据连云港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已有3艘现役或当时服役的该类船舶曾运载新西兰海砂矿至连云港口岸卸货。

此外,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装货港装货时的计重方式。在装货港船方用于签发提单的计重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在装船时以皮带秤计量,众所周知,皮带秤作为一种动态计量方式,受环境等影响较大,其计重准确性相对较差,国际上通常不作为贸易结算依据;另一种方式是水尺计重,由于塔哈罗亚港装货的特殊性,其水尺计重多是在锚地实施,易受较大风浪的影响,常常会导致计重结果具有较大的误差。因此,对于新西兰海砂矿货物,尤其是塔哈罗亚铁矿石,检验鉴定部门在实施重量鉴定时,应予以重视并加强检验及监管力度,以防短重情况的发生。

在重量鉴定尤其是水尺计重中,船舶既是承运货物的载体,又是实施计重的计量工具,想要做好鉴定工作,就要对承运船舶具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江苏第一大海港,连云港口岸港口建设成效突出,船舶容纳能力强,拥有30万吨级船舶靠泊能力,港口吞吐量大,到港船舶具有船型种类多、船舶吨位跨度大,船龄范围广、船况复杂多变等特点,这就为鉴定工作提出了挑战。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在重量鉴定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切实践行“精鉴明察”,连云港检验检疫局鉴定部门重视对载运船舶的研究和分析,以风险管理和信息化手段为抓手,建立问题船舶和特殊船舶数据库,并与造船厂和船舶检定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切实做到对各类船舶知己知彼,为高效精准实施检验鉴定,有效防范船方利用船舶实施恶意欺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连云港 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