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铁矿山产能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2012-08-21 | 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展研究部 | 10545浏览

1铁矿石价格连续多年在高位运行,铁矿业投资成为热点,目前已经形成15.5亿吨/年的原矿生产能力。 

• 2010年已利用铁矿区1408个,保有资源储量255.5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23.36亿吨,已利用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占全部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的35.15%。已利用矿区保有资源储量较大的六大省区是:河北51.94亿吨,辽宁43.48亿吨,山西28.4亿吨,安徽24.45亿吨,内蒙古17.63亿吨,山东10.05亿吨。 

 

• 2010年全国共有铁矿生产矿山4250个,其中大型矿山101个,中型矿山239个,小型矿山2365个。铁矿石原矿产量10.72亿吨。 

 

• 2011年,我国铁矿矿山建设和生产更上一层楼:原矿生产能力达到15.5亿吨/年,比上年增加3亿吨;原矿产量再次创记录,达到13.25亿吨,比2010年增长23.6%。其中,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省、区有河北、辽宁、四川、山西、内蒙古、安徽、新疆、福建、广东、

云南、吉林、山东、北京、湖北、河南等15个,而仅仅冀、辽、川、蒙、鲁等5省区的铁矿石原矿产量合计就超过1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9.3%。 

2. 铁矿可规划利用矿区资源储量数量巨大,采选业利润丰厚,为铁矿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拥有可规划利用矿区1264个,查明资源储量286.0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9.3%;其中基础储量58.9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5%。其中,查明资源储量辽宁占首位,达79.8亿吨;四川次之,为63.41亿吨;其次为河北33.42亿吨,山东32.04亿吨,安徽22.8亿吨,内蒙古14.62亿吨;如果考虑到近年勘查新增资源储量级别普遍较低,那么全国目前尚未利用的查明资源量(包括可规划矿区)则有373亿吨。 

 

• 为了将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鼓励各方面的资金投资铁矿的商业性勘探,并

进而取得优先采矿权。国土资源部(201155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整装勘查的探矿权人资金能力不足的,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合资勘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地质工作,完成预查后,即应退出,向社会公开出让探矿权。这实质上指出了财政资金只能对地质勘查起拉动作用,而不允许其与民争利。文件还规定,对适宜开采的大型矿产地,要引进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勘、采,其实质是鼓励大企业和各种社会资金予以跟进运作。这就为大企业和社会资金取得矿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提供了绝佳机遇。今后的资源配置必须向有实力的大企业倾斜,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问题。

铁矿资源保障已纳入十二五规划:钢铁工业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资

源保障体系,国产铁矿石自给率保持在45%以上,国外铁矿石资源掌控量占进口铁矿石的

比重达50%以上,化解国际市场垄断化、金融化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威胁。 

 

• 国土资源部已在着手建立铁矿采矿权快速审批通道。 

 

• 当然,保障铁矿石供应主要还是要靠市场。近几年国内铁矿石价格一直保持高位。20111-8月国内铁精粉含税平均价格1255/吨。但是由于市场基本面发生变化,铁矿石9月份开始出现价格跳水,降到964/吨,11月初开始铁精粉含税平均价格稳定在1000/吨左右。 

 

• 高矿价为矿山带来了丰厚利润。20111-11月份规模以上铁矿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增速高于全国工业8.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050.7亿元,同比增长40.17%,实现利润总额852.3亿元,同比增长52.4%。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资本对铁矿开发的积极性持续高涨,2011年全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超过12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 %。可以肯定,在铁矿采选业财富效应的带动下,未来几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呈快速增长趋势,原矿生产能力和选矿能力还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