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钢铁产量分析
2010-02-04 | | 6595浏览
国统局数据显示:全国12月份的钢材和铁矿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钢材日产量达到209万吨,7.8亿吨的年产水平,铁原矿日产285万吨,10.6亿吨的生产水平;钢和铁的月产量虽然略有回落,但仍然接近年产6亿吨的高水平。日产量情况表明,虽然临近年末,按照惯例钢厂设备需要进行年终检修,但由于市场情况日趋好转,钢厂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抓住机遇,灵活调整生产节奏结构,加大降本和增效产品的生产力度,使铁矿石和钢材产量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年钢材出口下降59%、进口增长14% 的背景下,2009年全国钢铁产量依然持续高位运行并迭创新高,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抗击世界金融风暴的政策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也表明2009年全国钢材产销衔接较好,综合产销率接近100%。
一、生产总量
12月份,全国产钢4766万吨,月环比增长0.85%,产量增加40万吨。2009年全国累计产钢5.68亿吨,同比增长13.5%,同比增加粗钢产量6753万吨;12月份产生铁4472万吨,月环比降低0.2%,减少产量9万吨。全年产生铁5.44亿吨,同比增长15.87%,同比增加生铁产量7746万吨;12月产钢材6464万吨,月环比增长2.68%,增加产量169万吨。全年产钢材6.92亿吨,同比增长18.5%,同比增加钢材产量1.08亿吨;12月产铁原矿8825万吨,月环比增长1.69%,增加产量147万吨。全年产铁原矿8.8亿吨,同比增长8.92%,同比增加铁原矿产量7212万吨。
评述:(1)2009年全国钢、铁、材、矿产量总体呈现逐月走高的态势,特别是12月份钢材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09万吨,铁原矿日产量达到285万吨的生产水平。这充分表明,2009年以来产量的高增长与市场的高需求协调发展,共同为抗击世界金融风暴作出了积极作用,期间运行中出现的阶段性波动整理,没有改变总体向上的运行轨迹,数据还显示,12月钢、铁、材、矿的日产量分别为154万吨、144万吨、209万吨和2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59%(32万吨)、24.59%(28万吨)、31.44%(50万吨)和40.2%(82万吨);(2)从累计同比增长速度看,今年以来全国钢、铁、材、矿的增长速度逐月加快并略大于GDP的增长速度。这说明,钢铁行业已经充当了我国经济复苏“风向标”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从产量比重看,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铁、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1.81%、81.51%、62.33%,其他企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19%、18.49%、37.67%。产量比重显示,大型国企是全国钢铁生产的主力,尤其是钢、铁工序,规模效应尤其明显;(4)从增量因素看,相对数方面,重点国企钢、铁、材产量的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27%、15.3%、13.73%,其他企业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4.73%、18.52%、27.34%,其他企业分别比重点企业增长13.46、3.23、13.61个百分点。从增量的绝对数看,钢、铁、材产量重点企业分别是其他企业的3.5倍、3.4倍、和0.65倍。数据显示,全国钢铁行业在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的推动下,有效化解了金融风暴,避免了经济“浩劫”,书写了中国抗击世界金融风暴危机成功案例。
二、产量分布
粗钢:在全国5.68亿吨粗钢产量中,产量前十位的省市分别是:河北省1.35亿吨,占全国总量23.84%;江苏省5490万吨,占9.67%;山东4857万吨,占总量8.55%;辽宁4783万吨,占总量8.42%;山西2648万吨,占总量4.66%;河南2328万吨,占总量4.1%,天津2124万吨,占总量3.74%;上海2032万吨,占总量3.58%;湖北1985万吨,占总量3.5%;安徽1760万吨,占总量3.1%。
2009年增长速度前十位的省市自治区依次是(海南省由于基数太低忽略):陕西省增长72.1%、广西增长28.7%、江西增长30.7%、天津增长24.5%、吉林增长23.4%、甘肃增长21.4%、福建增长21.2%、黑龙江增长19.1%、辽宁增长17.9%、河北增长17.5%。
2009年产量同比降低的省、直辖市是:北京降低0.4%、贵州降低0.7%、重庆降低5.3%。
评述:各地区的产量排序、占总量比重以及增长速度情况可见,河北是我国粗钢生产的第一大省,产量接近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江苏省和山东省,各为总量的9.7%和8.6%。如果加上辽宁、山西、河南、湖北、天津、上海、安徽,那么全国排名前十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就达到4.15亿吨,占全国生产总产量的73.16%;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速度最快的省份是陕西省,同比增长72.1%。其次是江西省增长30.7%。全年产量下降的省市从年初的12个减少到3个,其中重庆市产量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3%,钢材:在全国6.92亿吨钢材产量中,产量前十位的省市分别是:河北省1.51亿吨,河北省的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21.86%;江苏省7860万吨,占全国总量11.35%;山东5854万吨,占总量8.45%;辽宁4937万吨,占总量7.13%;天津4080万吨,占总量5.89%;河南2822万吨,占总量4.16%;浙江2359万吨,占总量3.41%;山西2288万吨,占总量3.3%;广东2286万吨,占总量3.3%;上海2181万吨,占总量3.15%。
2009年增长速度前十位的省市自治区依次是:陕西增长80.4%、内蒙31.3%、天津30.5%、广西30.1%、江西29.1%、浙江28.7%、河北26.8%、福建21.5%、新疆20.4%、辽宁19.4%。
2009年产量同比降低的仅有上海市,同比降低0.3%。
评述:各地区的产量排序了,占总量比重以及增长速度情况可见,河北省同时也是我国钢材生产的第一大省,产量达到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强。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江苏省和山东省。如果加上辽宁、天津、河南、山西、广东、浙江、上海,那么全国排遣名前十位省市的钢材产量就达到4.9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72.01%,比同期粗钢集中度低1.1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轧机的分布要比粗钢稍广,也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2009年全国钢材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是陕西省,增长80.4%。其次是广西自治区,增长31.3%。2009年产量下降的省市由年初的14个减少到仅有上海市一个。这说明,随着经济回暖,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使全国钢铁企业产量得以较充分地释放。同时产量增减幅度也显示,200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呈现“西增东减”的态势,基本符合国家发展西部战略的要求。
三、品种情况
2009年全国热轧薄板产量增长最快,共生产576万吨,同比增长75.5%。其余依次是:中小型型钢4119万吨,增长33.2%;其他钢材1131万吨,增长28.9%;热轧窄钢带4575万吨,增长27.6%;钢筋12150万吨,增长27.1%;铁道用钢材586万吨,增长23.5%;焊接钢管3103万吨,增长22.1%;盘条(线材)9586万吨,增长20.9%;冷轧薄板1641万吨,增长20.4%;冷轧窄钢带674万吨,增长20.4%;棒材5565万吨,降低16.7%;钢带2187万吨,增长15.9%;热轧薄钢宽带2187万吨,增长15.0%;冷轧薄宽镀层板(带)2013万吨,增长13.5%;中厚宽钢带8384万吨,增长13.2%;涂层板(带)504万吨,增长9.9%;特厚板475万吨,增长8.1%;电工钢板(带)451万吨,增长7.1%;大型型钢947万吨,增长6.7%;无缝钢管2179万吨,增长3%。
2009年全国产量降低的品种钢材只有两个:厚钢板1875万吨,降低3.2%;中板3488万吨,降低2.7%。
评述:分品种情况可见,开年以来全国热轧薄板、中小型型钢、铁道用钢材、热轧窄钢带、钢筋、焊管、盘元(线材)、冷轧薄板等产量大幅增长。这说明,以铁路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道路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对钢材的需求较旺,直接刺激相关品种钢材产量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高水平增长。2009年,减产的品种钢材从年初的14个,减至目前的两个,尤其是电工钢板从年初减产24.9%,到12月末累计增长7.1%。这表明,需求已经大体恢复,基本终结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带来的阴霾。2009年全国板管产品产量达到3.52亿吨,占轧材生产总量的50.78%,较2008年54.88%的均值降低4.1个百分点。这说明,今年以来市场上板材和管材产品的销售远不如长材好销,已促使企业不得不适时调整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四、企业产量
(1)粗钢产量方面: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是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共生产粗钢371万吨,同比增长80.7%。其余依次是:中天钢铁511万吨,增长68.6%;纵横钢铁494万吨,增长63.9%;略阳钢铁65万吨,增长63.8%;津西钢铁683万吨,增长56.1%;瞿州元立285万吨,增长49.5%;凌钢集团307万吨,增长48.8%;萍乡钢铁636万吨,增长48%;日照991万吨,增长32.6%;冷水江钢铁279万吨,增长30.3%;新兴铸管330万吨,增长29.1%;汉冶特钢191万吨,增长29.1%;西林钢铁256万吨,增长28.2%;北京建龙838万吨,增长28.1%;敬业集团444万吨,增长26.7%;新余钢铁671万吨,增长26.2%;介休新泰钢铁129万吨,增长25.1%;天铁555万吨,增长24.7%;鞍本钢铁2918万吨,增长24.5%;国丰钢铁758万吨,增长23.6%;中阳钢铁174万吨,增长18.9%;河北钢铁4024万吨,增长16.4%;东特160万吨,增长14.2%;南京钢铁650万吨,增长13.3%;西宁特钢127万吨,增长10.1%。另外,武钢、攀钢、沙钢、天钢、酒钢、华菱、包钢、天管等也有1.2-9.4%的增幅。
2009年粗钢产量累计下降的企业有13户,占重点统计单位的20.63%。其中,产量下降10%以上的5户分别是:苏钢降低46.3%、中宇钢铁降低20.7%、唐山港陆钢铁降低18.6%、海鑫钢铁降低17.9%、营口中板降低14.6%。另外,马钢、山钢、首钢、重钢、安钢等企业有1.4%-5.9%的降幅。
(2)生铁产量方面:2009年全国生铁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是常州中天钢铁,生产377万吨,增长102.6%。其次依次是:龙门钢铁359万吨,增长88.8%;纵横钢铁集团451万吨,增长77.2%;津西钢铁708万吨,增长70%;西林钢铁211万吨,增长61.7%;略阳钢铁62万吨,增长58.6%;瞿州元立274万吨,增长54.5%;萍钢573万吨,增长54.3%;凌钢集团291万吨,增长46.7%;汉冶特钢192万吨,增长42.7%;新余钢铁628万吨,增长38.1%;敬业集团459万吨,增长36.5%;冷钢集团273万吨,增长31.3%;北京建龙848万吨,增长30%;鞍本钢铁2968万吨,增长26.2%;新泰钢铁139万吨,增长25.4%;河北钢铁集团3806万吨,增长20.4%;西宁特钢110万吨,增长19%;国丰钢铁771万吨,增长18.6%;沙钢2214万吨,增长18%;南钢603万吨,增长17.3%;新兴铸管446万吨,增长15.5%;华菱1064万吨,增长14.6%;达钢188万吨,增长14.4%;江鑫钢铁131万吨,增长14.2%;庚辰钢铁79万吨,增长14%;武钢2951万吨,增长12.5%;南昌钢铁229万吨,增长10.8%;中信泰富576万吨,增长10.7%;潍坊钢铁223万吨,增长10.2%。另外,宝钢、太钢、包钢、酒钢、马钢等企业也有0.2%-9.4%的增幅。
2009年生产产量累计下降的企业有9户,占重点统计单位的14.3%。其中产是下降10%以上的企业有6户,分别是:营口中板降低10.3%、唐山港陆钢铁15.3%、海鑫降低17.8%、中宇钢铁降低20%、苏钢降低28.6%、天管62.9%。另外,重钢、杭钢等也有0.6%-4.5%的降幅。
(3)钢材产量方面:2009年钢材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是略阳钢铁,生产62万吨,增长172.5%。其余依次是瞿州元立160万吨,增长95.6%;龙门钢铁集团351万吨,同比增长74.5%;中天钢铁501万吨,增长66.9%;纵横钢铁493万吨,增长58.7%;天铁集团551万吨,增长59.4%;凌钢301万吨,增长51.2%;津西钢铁567万吨,增长56.1%;萍乡钢铁615万吨,增长42.4%;冷水江钢铁282万吨,增长38%;汉冶特钢180万吨,增长25.1%,新兴铸管290万吨,增长28.5%;敬业集团374万吨,增长25.9%;国丰钢铁645万吨,增长28.9%;西林钢铁238万吨,增长29.5%;鞍本钢铁2785万吨,增长26.9%;济源钢铁254万吨,增长21.6%;南昌钢铁248万吨,增长18.2%;河北钢铁3564万吨,增长18.3%;达钢210万吨,增长18.7%;北建龙765万吨,增长33.3%;中阳钢铁169万吨,增长20%;福建三钢501万吨,增长14.7%;南京钢铁601万吨,增长15.8%;酒钢777万吨,增长14.3%;沙钢2328万吨,增长12.1%。另外,武钢、攀钢、包钢、宝钢、华菱、西宁特钢、天钢等也有0.3-9.8%的增幅。
2009年钢材产量累计下降的企业有13户,占重点统计单位的20%。其中,产量下降10%以上的有3户,分别是:中粤马口铁降低10%、苏钢降低39.9%、营口中板降低40.2%。另外,杭钢、太钢、重钢等企业有0.2%-9.9%的降幅。
评述:企业产量情况可见,2009年全国钢、铁、材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户企业中,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占了十之八九。这说明,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起,共同为抗击世界金融风暴和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