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需求减弱铁矿石市场将呈疲软态势
2009-12-08 | 世华财讯 | 6981浏览
国内铁矿石市场11月强劲上涨,钢厂对铁矿石需求减弱将直接影响铁矿石市场持续景气运行,12月整体市场将出现疲软景象。
兰格钢铁12月7日消息,11月份铁矿石市场表现强劲上涨态势。在钢材市场震荡向好运行的指引下,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呈现有增无减的状况,月初钢厂陆续开始补充矿石库存,进口矿资源依然受到钢厂的青睐,从而导致进口矿价格一路攀升,在高价进口矿的重压下,钢厂逐渐将采购目光转向国产矿市场,加大国产矿的采购量,从而拉升了国产精粉价格。国内大型矿选企业联合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矿选企业挺价意愿较浓,交通运输不畅阻碍了成交量的增加,但整体市场涨势难以抑制,国内铁矿石价格基本上涨至年内高点,钢厂依旧保持旺盛采购欲望。进入12月,铁矿石市场继续冲高的动力较为缺乏,随即会进入调整状态,整体市场潜藏上涨动力。
一、铁矿石资源状况概述
1、国内原矿产量持续小幅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10月份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总计达8,387.60 万吨,同比增加1,301.5万吨,增幅为18.4%;环比减少155.09万吨,降幅2%。2009年1至10月份中国铁矿石原矿总产量累计达70,266.42吨,同比减少3,604.45吨,同期降幅为5.4%。10月份各省铁矿石产量同比均保持增长态势,但环比略有回调。其中内蒙古地区铁矿石产量环比降幅较为明显,其他地区原矿产量降幅不大,四川地区原矿产量大幅增加。河北省原矿产量依然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10月份产量为3,477.87万吨,同比增加100.35万吨,增幅3%。辽宁省及四川省原矿产量分别为1,237.77万吨、805.0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82.1万吨及335.41万吨,增幅分别为23.5%、71.4%。
2、进口铁矿石数量高位回落。据中国海关公布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为4,547.22万吨,同比增加1,485.22万吨,同比增幅依然高达49.09%;环比表现减少态势,环比减量为1,907.34万吨,环比降幅为29.55%。1至10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达5.15亿吨,增幅为36.75%,已经超出2008年全年进口量,预计后两个进口量将依旧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的水平,全年进口量有望达到6亿吨以上。分国别进口铁矿石情况为,10月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数量为1,895.03万吨,同比增幅为32.67%,1至10月份总进口量为2.16亿吨;从巴西进口铁矿石数量为1,240.03万吨,同比增幅为63.67%,1至10月份总进口量为1.15亿吨;从印度进口铁矿石数量为528.82万吨,拨那个比增幅为42.87%;从南非进口铁矿石209.32万吨,增幅为56.6%。
二、11月份铁矿石市场“淡季不淡”
1、国产矿市场持续攀升。铁矿石市场运行至年底,本应趋淡的市场,却表现的异常活跃。国内钢厂在铁矿石库存即将“消耗殆尽”之时,开始陆续补充厂内库存,由此带动铁矿石市场陆续上涨。北方地区市场涨势颇为明显,矿选厂存货待涨现象突出,国内铁精粉以其价格优势越来越受到钢厂的青睐,市场需求的强劲支撑推动价格不断走高。月内铁矿石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在80至100元(吨价/下同),整体市场价位已十分接近年内高点。
华北地区市场上涨势头强劲。月内当地铁矿石市场需求状况明显好转,钢厂采购国产矿力度增强,为保证国产矿的上货量,而调整内矿采购政策。大部分矿选企业纷纷提升铁矿报价,受到选厂开工量较少的影响,可供资源量也较为有限,为此矿选厂出货积极性不高,存货待涨情绪颇为明显。北方地区连降大雪,交通运输受阻,由此运输费用的增加,为市场的上涨预期大打折扣,在钢厂上调采购价格的幅度中,运费占据多半,矿选企业得到的实惠不大。邯邢地区市场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因外省资源供给不足,并且当地选矿企业生产量有限,使得市场现货资源颇为紧缺,当地市场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其他地区。11月河北地区大型矿选企业联合上调精粉出厂价格,幅度在60至80元,唐山地区66%酸粉湿基不含税市场主流报价在650至670元,较月初上涨50至60元。武安、沙河地区64%碱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格在770至780元,上涨90至100元。山西代县地区65%酸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格在610至60元,较月初上涨50至60元。
东北及华东地区市场稳中趋涨。当地钢铁企业根据自身库存状况采购资源,库存下降时加价采购,而当上货量有所保证后,又相应下调采购政策,由此对行情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华北地区市场的带动下,东北及华东地区市场也同样表现出趋涨走势。东北地区钢厂已基本完成冬储工作,厂内精粉库存量可以维持2个月左右的生产,钢厂上货状况一般,华东地区钢厂则依然以进口矿资源作为主要采购原料,当地大型矿选企业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顺应市场走高趋势。辽阳地区66%酸粉湿基不含税报价在550至560元,较月初上涨40至50元。北票地区65%至66%酸粉湿粉不含税市场报价在560元左右,较月初上涨50元左右。本溪地区66%酸粉干基含税市场价格在720至730元,较月初走高30至40元。山东地区大矿65%碱粉干基含税出厂价为910元左右,月内累计上调幅度在50至60元。
2、进口矿市场冲高回落。进口矿价格市场冲高回落,持续走高趋势受阻。在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热情高涨的境况下,对进口矿的需求量也是有增无减,为此不断推动进口矿价格上涨,月内价格上涨至年内较高点,63.5%粉矿CIF期货报价达到104至106美元,距离8月中旬年内高点112美元,仅不到10美元的差距。在此情况下,钢厂难以接受外盘报价,对其采购颇为谨慎,再加上气候原因,全国大部分港口的装卸情况受到影响,港口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港现象,钢厂采购进口矿资源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在厂内进口矿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钢厂并不急于采购外矿,至此结束了进口矿市场的疯狂上涨之势,钢厂在难以采购到低价进口矿资源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国产矿资源的采购量。截止到11月30日,63.5%印度粉矿CIF期货参考报价报至104至106美元,较10月底上涨10至11美元。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降至810至830元,较10月底上涨70至80元。
国际海运市场呈现强势攀升、震荡回调走势。在海岬型船市场的强力推动下,各航线指数大幅走高,整体航运市场费率十分接近6月时的峰值,代表干散货海运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出年内新高,推动航运市场走高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对铁矿石及煤炭的强劲需求、中国及澳大利亚的港口拥塞状况加剧,以及紧俏的船只供应,都帮助推动了BDI的升势。但在海运市场繁荣的背后,又表现出炒作市场的苗头。
由于巴西方面加大对中国铁矿石资源的运量,以及澳方频繁租赁船只,从而造成海运市场的繁荣假象,由此在11月月底海运市场开始逐步回调,航运季节性推高因素的减退,以及运力充裕的情况下,航运市场的下行压力不断增加。截止11月30日,巴西至中国海运费报至41.213美元,较月初上涨7.213美元,较月内高点下滑5.887美元;西澳至中国海运费报至16.255美元,较月初上涨2.182美元,较月内高点下滑8.109美元。
三、铁矿石市场处于阶段性上行通道的因素分析
在11月份虽然钢材市场成交状况仍不是十分理想,对铁矿石市场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并且年内铁矿石市场高点对于市场运行形成压力点,但铁矿石市场上涨预期基本形成,大部分商家存货待涨的心态应运而生。使铁矿石市场将处于阶段性上行通道中的因素分析:
微观因素分析:钢厂自身铁矿石库存量有限,矿山开工量不足,是导致市场进一步走高的根本因素。以河北地区为例,当地主要钢铁企业的国产矿平均日库存量在140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库存为2至4万吨,基本使用周期为在7天左右,整体水平偏低,进口矿库存量相对较高,外矿平均日库存为800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库存量30万吨,平均使用周期为30至45天。而当地矿山开工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辽宁地区在20%左右,整体矿山总库存在800万吨左右,库存水平持续下滑。从进口矿港口库存量也可以看出,整体库存量已连续几周减少,从7,000万吨以上的高点已减少至6,600吨,而且随着钢厂消耗港口库存状况的加剧,港存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宏观因素分析:钢铁市场的运行状况,以及政策的趋好导向,为铁矿石市场形成底部支撑。虽然钢材市场出现波动回调态势,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临近年底,钢材市场的整体成交状况不佳也在情理之中,而更多的商家已将目光放眼于2010年的市场,对于目前的市场只做适度调整,钢厂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不会让钢材市场出现急速下滑的情况。由此对铁矿石市场形成一定下游支撑。
四、12月份铁矿石市场向好调整
进入12月份,钢材市场逐渐进入销售淡季,而钢厂的生产热情似乎并未减弱,对铁矿石的采购量基本保持平稳水平。随着气温的不断走低,矿选企业生产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国产精粉供应状况有可能出现短缺时期,为此在低价且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钢厂将尽可能多的采购铁精粉资源,矿选厂挺价意愿依然强烈,为此铁矿石市场正处于低位蓄势阶段,整体市场待涨情绪高涨,支撑整体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滑坡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钢厂需求左右铁矿石运行方向。进入2009年第四季度末,钢铁仍无减量生产的迹象,由于上半年钢材市场运行状况不佳,而导致钢厂未能全面释放,而进入下半年后,钢材市场逐渐复苏,在此良性运行的状况下,钢厂正抓紧时间生产,弥补上半年产量损失。为此钢厂对铁矿石采购计划,会依照钢材市场的动向有所变动,12月份钢材市场不会出现过大波动的前提下,钢厂将稳定铁矿石的采购量,对采购政策的调整也会颇为谨慎,需求一定的前提下,铁矿石市场不会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然而钢厂需求是把双刃剑,既促进铁矿石市场的向好运行,有阻碍市场的发展。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多数矿选企业的产能也将随之下降,钢材市场的运行将逐渐趋缓,钢厂也将有意识的控制矿石的采购量,增加资金流动性,规避年底市场下滑风险,为此钢厂对铁矿石需求的减弱,将直接影响铁矿石市场持续景气运行,整体市场也将出现疲软景象。
第二,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影响效应,促使矿选厂商挺价意愿明显。国际铁矿石谈判在众多舆论声中艰难的进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提价信心坚定,并且预以现货方式销售的意愿明显,为此从进口矿市场来看,外盘报价始终处于坚挺地位,为此对现货市场的支撑作用颇为明显。由于进口矿市场价格优势地位依然明显,为此大部分钢厂依然以进口矿作为主要的采购对象。国产矿市场同样在进口矿市场坚挺运行的支撑下,调整幅度颇为有限,大部分矿选企业销售利润微薄,为此低价出货意愿不大。矿选厂商在盼涨心态的作用下,挺价意愿明显,整体市场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
基于以上两点因素分析,12月份铁矿石市场虽然略显疲态,但大幅走低的条件不够充足,但部分商家急于低价抛售回笼资金,将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为此整体市场将处于低位调整态势,为后期市场的上涨营造良好氛围。
兰格钢铁12月7日消息,11月份铁矿石市场表现强劲上涨态势。在钢材市场震荡向好运行的指引下,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呈现有增无减的状况,月初钢厂陆续开始补充矿石库存,进口矿资源依然受到钢厂的青睐,从而导致进口矿价格一路攀升,在高价进口矿的重压下,钢厂逐渐将采购目光转向国产矿市场,加大国产矿的采购量,从而拉升了国产精粉价格。国内大型矿选企业联合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矿选企业挺价意愿较浓,交通运输不畅阻碍了成交量的增加,但整体市场涨势难以抑制,国内铁矿石价格基本上涨至年内高点,钢厂依旧保持旺盛采购欲望。进入12月,铁矿石市场继续冲高的动力较为缺乏,随即会进入调整状态,整体市场潜藏上涨动力。
一、铁矿石资源状况概述
1、国内原矿产量持续小幅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10月份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总计达8,387.60 万吨,同比增加1,301.5万吨,增幅为18.4%;环比减少155.09万吨,降幅2%。2009年1至10月份中国铁矿石原矿总产量累计达70,266.42吨,同比减少3,604.45吨,同期降幅为5.4%。10月份各省铁矿石产量同比均保持增长态势,但环比略有回调。其中内蒙古地区铁矿石产量环比降幅较为明显,其他地区原矿产量降幅不大,四川地区原矿产量大幅增加。河北省原矿产量依然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10月份产量为3,477.87万吨,同比增加100.35万吨,增幅3%。辽宁省及四川省原矿产量分别为1,237.77万吨、805.0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82.1万吨及335.41万吨,增幅分别为23.5%、71.4%。
2、进口铁矿石数量高位回落。据中国海关公布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为4,547.22万吨,同比增加1,485.22万吨,同比增幅依然高达49.09%;环比表现减少态势,环比减量为1,907.34万吨,环比降幅为29.55%。1至10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达5.15亿吨,增幅为36.75%,已经超出2008年全年进口量,预计后两个进口量将依旧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的水平,全年进口量有望达到6亿吨以上。分国别进口铁矿石情况为,10月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数量为1,895.03万吨,同比增幅为32.67%,1至10月份总进口量为2.16亿吨;从巴西进口铁矿石数量为1,240.03万吨,同比增幅为63.67%,1至10月份总进口量为1.15亿吨;从印度进口铁矿石数量为528.82万吨,拨那个比增幅为42.87%;从南非进口铁矿石209.32万吨,增幅为56.6%。
二、11月份铁矿石市场“淡季不淡”
1、国产矿市场持续攀升。铁矿石市场运行至年底,本应趋淡的市场,却表现的异常活跃。国内钢厂在铁矿石库存即将“消耗殆尽”之时,开始陆续补充厂内库存,由此带动铁矿石市场陆续上涨。北方地区市场涨势颇为明显,矿选厂存货待涨现象突出,国内铁精粉以其价格优势越来越受到钢厂的青睐,市场需求的强劲支撑推动价格不断走高。月内铁矿石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在80至100元(吨价/下同),整体市场价位已十分接近年内高点。
华北地区市场上涨势头强劲。月内当地铁矿石市场需求状况明显好转,钢厂采购国产矿力度增强,为保证国产矿的上货量,而调整内矿采购政策。大部分矿选企业纷纷提升铁矿报价,受到选厂开工量较少的影响,可供资源量也较为有限,为此矿选厂出货积极性不高,存货待涨情绪颇为明显。北方地区连降大雪,交通运输受阻,由此运输费用的增加,为市场的上涨预期大打折扣,在钢厂上调采购价格的幅度中,运费占据多半,矿选企业得到的实惠不大。邯邢地区市场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因外省资源供给不足,并且当地选矿企业生产量有限,使得市场现货资源颇为紧缺,当地市场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其他地区。11月河北地区大型矿选企业联合上调精粉出厂价格,幅度在60至80元,唐山地区66%酸粉湿基不含税市场主流报价在650至670元,较月初上涨50至60元。武安、沙河地区64%碱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格在770至780元,上涨90至100元。山西代县地区65%酸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格在610至60元,较月初上涨50至60元。
东北及华东地区市场稳中趋涨。当地钢铁企业根据自身库存状况采购资源,库存下降时加价采购,而当上货量有所保证后,又相应下调采购政策,由此对行情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华北地区市场的带动下,东北及华东地区市场也同样表现出趋涨走势。东北地区钢厂已基本完成冬储工作,厂内精粉库存量可以维持2个月左右的生产,钢厂上货状况一般,华东地区钢厂则依然以进口矿资源作为主要采购原料,当地大型矿选企业上调铁精粉出厂价格,顺应市场走高趋势。辽阳地区66%酸粉湿基不含税报价在550至560元,较月初上涨40至50元。北票地区65%至66%酸粉湿粉不含税市场报价在560元左右,较月初上涨50元左右。本溪地区66%酸粉干基含税市场价格在720至730元,较月初走高30至40元。山东地区大矿65%碱粉干基含税出厂价为910元左右,月内累计上调幅度在50至60元。
2、进口矿市场冲高回落。进口矿价格市场冲高回落,持续走高趋势受阻。在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热情高涨的境况下,对进口矿的需求量也是有增无减,为此不断推动进口矿价格上涨,月内价格上涨至年内较高点,63.5%粉矿CIF期货报价达到104至106美元,距离8月中旬年内高点112美元,仅不到10美元的差距。在此情况下,钢厂难以接受外盘报价,对其采购颇为谨慎,再加上气候原因,全国大部分港口的装卸情况受到影响,港口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港现象,钢厂采购进口矿资源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在厂内进口矿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钢厂并不急于采购外矿,至此结束了进口矿市场的疯狂上涨之势,钢厂在难以采购到低价进口矿资源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国产矿资源的采购量。截止到11月30日,63.5%印度粉矿CIF期货参考报价报至104至106美元,较10月底上涨10至11美元。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降至810至830元,较10月底上涨70至80元。
国际海运市场呈现强势攀升、震荡回调走势。在海岬型船市场的强力推动下,各航线指数大幅走高,整体航运市场费率十分接近6月时的峰值,代表干散货海运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出年内新高,推动航运市场走高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对铁矿石及煤炭的强劲需求、中国及澳大利亚的港口拥塞状况加剧,以及紧俏的船只供应,都帮助推动了BDI的升势。但在海运市场繁荣的背后,又表现出炒作市场的苗头。
由于巴西方面加大对中国铁矿石资源的运量,以及澳方频繁租赁船只,从而造成海运市场的繁荣假象,由此在11月月底海运市场开始逐步回调,航运季节性推高因素的减退,以及运力充裕的情况下,航运市场的下行压力不断增加。截止11月30日,巴西至中国海运费报至41.213美元,较月初上涨7.213美元,较月内高点下滑5.887美元;西澳至中国海运费报至16.255美元,较月初上涨2.182美元,较月内高点下滑8.109美元。
三、铁矿石市场处于阶段性上行通道的因素分析
在11月份虽然钢材市场成交状况仍不是十分理想,对铁矿石市场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并且年内铁矿石市场高点对于市场运行形成压力点,但铁矿石市场上涨预期基本形成,大部分商家存货待涨的心态应运而生。使铁矿石市场将处于阶段性上行通道中的因素分析:
微观因素分析:钢厂自身铁矿石库存量有限,矿山开工量不足,是导致市场进一步走高的根本因素。以河北地区为例,当地主要钢铁企业的国产矿平均日库存量在140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库存为2至4万吨,基本使用周期为在7天左右,整体水平偏低,进口矿库存量相对较高,外矿平均日库存为800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库存量30万吨,平均使用周期为30至45天。而当地矿山开工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辽宁地区在20%左右,整体矿山总库存在800万吨左右,库存水平持续下滑。从进口矿港口库存量也可以看出,整体库存量已连续几周减少,从7,000万吨以上的高点已减少至6,600吨,而且随着钢厂消耗港口库存状况的加剧,港存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宏观因素分析:钢铁市场的运行状况,以及政策的趋好导向,为铁矿石市场形成底部支撑。虽然钢材市场出现波动回调态势,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临近年底,钢材市场的整体成交状况不佳也在情理之中,而更多的商家已将目光放眼于2010年的市场,对于目前的市场只做适度调整,钢厂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不会让钢材市场出现急速下滑的情况。由此对铁矿石市场形成一定下游支撑。
四、12月份铁矿石市场向好调整
进入12月份,钢材市场逐渐进入销售淡季,而钢厂的生产热情似乎并未减弱,对铁矿石的采购量基本保持平稳水平。随着气温的不断走低,矿选企业生产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国产精粉供应状况有可能出现短缺时期,为此在低价且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钢厂将尽可能多的采购铁精粉资源,矿选厂挺价意愿依然强烈,为此铁矿石市场正处于低位蓄势阶段,整体市场待涨情绪高涨,支撑整体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滑坡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钢厂需求左右铁矿石运行方向。进入2009年第四季度末,钢铁仍无减量生产的迹象,由于上半年钢材市场运行状况不佳,而导致钢厂未能全面释放,而进入下半年后,钢材市场逐渐复苏,在此良性运行的状况下,钢厂正抓紧时间生产,弥补上半年产量损失。为此钢厂对铁矿石采购计划,会依照钢材市场的动向有所变动,12月份钢材市场不会出现过大波动的前提下,钢厂将稳定铁矿石的采购量,对采购政策的调整也会颇为谨慎,需求一定的前提下,铁矿石市场不会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然而钢厂需求是把双刃剑,既促进铁矿石市场的向好运行,有阻碍市场的发展。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多数矿选企业的产能也将随之下降,钢材市场的运行将逐渐趋缓,钢厂也将有意识的控制矿石的采购量,增加资金流动性,规避年底市场下滑风险,为此钢厂对铁矿石需求的减弱,将直接影响铁矿石市场持续景气运行,整体市场也将出现疲软景象。
第二,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影响效应,促使矿选厂商挺价意愿明显。国际铁矿石谈判在众多舆论声中艰难的进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提价信心坚定,并且预以现货方式销售的意愿明显,为此从进口矿市场来看,外盘报价始终处于坚挺地位,为此对现货市场的支撑作用颇为明显。由于进口矿市场价格优势地位依然明显,为此大部分钢厂依然以进口矿作为主要的采购对象。国产矿市场同样在进口矿市场坚挺运行的支撑下,调整幅度颇为有限,大部分矿选企业销售利润微薄,为此低价出货意愿不大。矿选厂商在盼涨心态的作用下,挺价意愿明显,整体市场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
基于以上两点因素分析,12月份铁矿石市场虽然略显疲态,但大幅走低的条件不够充足,但部分商家急于低价抛售回笼资金,将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为此整体市场将处于低位调整态势,为后期市场的上涨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