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钢材市场大势谈
2009-12-31 | 阿里巴巴冶金资讯 | 4413浏览
随着09年螺纹钢期货的上市,钢材定价权逐步从钢厂转向市场,随着定价权的转移,钢材价格变化日渐加快,迅速的节奏变化使得众多多年从事钢材贸易和生产的商家无所适从,09年即将过去,2010年的钢材价格走势在目前日渐转暖的宏观环境下究竟会怎样演化?这是目前市场各方一致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当前最新形势变化,为大家做些简单扼要的分析,期望能对大家把握新的市场形势有些帮助。
“高库存高价格”将成常态
一般传统上的认识是高库存必然是低价格,因为供大于求必然压制价格上涨,但是目前国内钢市已经出现了“高库存高价格”这一不同以往的新现象,尽管库存持续上升,但是现货价格还是持续走高,特别是螺纹钢已具有期货合约的钢材品种,现货库存加速上升,现货价格也是震荡走高。究竟怎么认识这样的新现象,2010年“高库存高价格”是否将成为市场的常态?
从笔者对市场各方的调研的情况下看,由于前期市场心态不好,唯恐库存持续打压价格,贸易商始终不敢大量囤积库存,但是目前由于钢厂控制资源投放,全力做多,整个市场气氛开始活跃,贸易商和下游用户的看好心态已经被激活,所以出现了“高库存高价格”的怪现象.
钢厂方面:由于全球钢材需求转暖,各国钢铁生产企业部分恢复了铁矿石的需求,在钢材价格逐步走高的现在,明年铁矿石的协议价格必定上涨,而且根据今年国内钢铁企业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僵持不下的经验得失推断,明年的铁矿石谈判必定会在短期内达成一致,而不会像今年一样骑虎难下.在这样的涨价预期下,\近期品位63.5%的印度粉矿天津港到岸报价达到了每吨122美元,比力拓与日本钢铁企业签订的2009年度长期合同“首发价”高出了近50%。
现在,煤焦油矿等钢材主要生产原料价格已经进入上涨通道,短期内如无重大事件影响,发生趋势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假设铁矿石价格涨幅在20%,钢材综合生产成本将上涨10-15%,钢厂在这样的趋势下,必然会产生“惜产”心态,减少市场资源投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转移利润的一种方式,今年全年利润指标是在遭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低的去年基础上制定的,加之钢厂目前大部分的国有背景,在全年指标完成的前提下,钢厂加速生产的积极性已经不是很足,必然通过延长检修等方式将今年的低价原料转移到明年使用,从而达到平衡明年生产成本的目的。
贸易商方面:今年的现货价格走势变化剧烈震荡,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批零贸易获利空间不大,甚至还要亏损,主要由于期货和电子盘等新型钢材贸易模式的引入才使得大批贸易商今年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维持正常的贸易经营。
在钢材生产成本确定上涨的现在,贸易商预计钢厂必然会通过提价的形式转移上涨的成本,在目前原料价格已涨,但是现货价格受库存影响涨幅不大的情况下,囤货待涨似乎也是贸易商获取利润的唯一途径,加之货币环境宽松的影响,贸易商手中充沛的资金也开始逐步进入市场,中间需求开始逐步放大。
下游用户方面:由于目前整体市场开始加速回暖,内需的启动和外需的回升对下游用户的钢材需求有明显的支撑,市场心态的转好加之通胀预期的刺激,下游用户的采购需求也在逐步放大,“买涨不买跌”这一经验定律似乎又在产生作用.
通胀预期加速落实
通货膨胀的三个因素是货币、原材料和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货币增速快于实体经济增速,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这是过去没有的。第二,国际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油价已经从30美元涨到近80美元,明年原材料价格比今年还会大幅上扬。第三,三季度GDP增长8..9%,预计明年一季度的GDP增长将为10%,产出缺口不断缩小。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对通缩的担心已经被通胀代替。11月,中国的CPI已然转正,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今年2月以来,中国CPI数据一直为负。
实体经济的上升必然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依次传导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统计上反映为生产者价格指数即PPI的上升,再加上消费增加造成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的上升,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通货膨胀。此时,作为货币制造业者的政府必然控制信贷,减少货币投放,主动减少流动性以减少经济过热,稳定金融市场。防通胀的货币政策必然会抑制钢材价格上涨,短期内通胀还不可能全面爆发,但是通胀预期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
在实体经济占主导的市场中,超额货币发行只有一个藏身之处,即消费市场。但在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双循环”市场体系中,超额货币有了另一个藏身之所,即投资市场,以及包括投资理财市场在内的“CPI外层生活空间”。 新增货币进入消费,会通过工资——价格螺旋引发通货膨胀;新增货币进入投资,会通过房价——股价螺旋产生资产泡沫。
近期以来,其他期货品种受外盘影响纷纷推高,而钢材期货近期虽然有所表现,但是和有可比性的其他基本金属的期货价格走势相比,基本处于价格洼地,内在存在一定补涨的需求。所以近期钢材期货出现一波行情也是情有可原的。
2010年钢材市场震荡走高
初步测算,全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肯定突破6亿吨,增长幅度不会低于10%。09年钢材价格先后两次大幅反弹,但都被价格上行引发的产能大量释放所打压。从国内近几个月来的粗钢产能释放情况来看,最高的月份,按年计算粗钢产能释放量已接近6.2(6.16)亿吨。据有关资料,目前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80%,属于正常水平,因此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并不严重。虽然2010年中国还有新的粗钢产能投产,产能释放还有一定空间。但总体分析,像近几年那样新增产能集中投产的局面在2010年不会出现。据有关资料,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钢铁行业投资审批逐步严格。2006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5%,大大低于同期增长24.5%的整体投资水平,并且新开工项目大为减少。2007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尽管回升到12.2%,但仍低于当年24.8%的整体投资水平。不仅如此,近些年来钢铁行业的投资额中,更多地是向各类板材能力倾斜,而粗钢产能增加不是很多。
如果新一年内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6亿吨,而中国同期的粗钢产能在7亿吨左右,那么全年的粗钢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85%以上,这就意味着新一年内中国粗钢供求关系大体平衡,产能过剩问题大为缓解,使得新一年内国内粗钢产能释放市场行情的压力大大减轻,至少不像2009年内那样沉重。
随着经济复苏进一步明朗,需求增长可缓解产能压力,保证供需基本平衡,2010年钢材价格持续回升值得期待。总体上,明年钢材价格走势将呈倒W型的震荡状态,而且不同钢材品种价格的波动时点存在差异。从目前的市场实际情况看,明年一季度必然会出现钢材现货价格震荡走高,如有真实需求的支撑,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会小。
“高库存高价格”将成常态
一般传统上的认识是高库存必然是低价格,因为供大于求必然压制价格上涨,但是目前国内钢市已经出现了“高库存高价格”这一不同以往的新现象,尽管库存持续上升,但是现货价格还是持续走高,特别是螺纹钢已具有期货合约的钢材品种,现货库存加速上升,现货价格也是震荡走高。究竟怎么认识这样的新现象,2010年“高库存高价格”是否将成为市场的常态?
从笔者对市场各方的调研的情况下看,由于前期市场心态不好,唯恐库存持续打压价格,贸易商始终不敢大量囤积库存,但是目前由于钢厂控制资源投放,全力做多,整个市场气氛开始活跃,贸易商和下游用户的看好心态已经被激活,所以出现了“高库存高价格”的怪现象.
钢厂方面:由于全球钢材需求转暖,各国钢铁生产企业部分恢复了铁矿石的需求,在钢材价格逐步走高的现在,明年铁矿石的协议价格必定上涨,而且根据今年国内钢铁企业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僵持不下的经验得失推断,明年的铁矿石谈判必定会在短期内达成一致,而不会像今年一样骑虎难下.在这样的涨价预期下,\近期品位63.5%的印度粉矿天津港到岸报价达到了每吨122美元,比力拓与日本钢铁企业签订的2009年度长期合同“首发价”高出了近50%。
现在,煤焦油矿等钢材主要生产原料价格已经进入上涨通道,短期内如无重大事件影响,发生趋势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假设铁矿石价格涨幅在20%,钢材综合生产成本将上涨10-15%,钢厂在这样的趋势下,必然会产生“惜产”心态,减少市场资源投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转移利润的一种方式,今年全年利润指标是在遭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低的去年基础上制定的,加之钢厂目前大部分的国有背景,在全年指标完成的前提下,钢厂加速生产的积极性已经不是很足,必然通过延长检修等方式将今年的低价原料转移到明年使用,从而达到平衡明年生产成本的目的。
贸易商方面:今年的现货价格走势变化剧烈震荡,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批零贸易获利空间不大,甚至还要亏损,主要由于期货和电子盘等新型钢材贸易模式的引入才使得大批贸易商今年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维持正常的贸易经营。
在钢材生产成本确定上涨的现在,贸易商预计钢厂必然会通过提价的形式转移上涨的成本,在目前原料价格已涨,但是现货价格受库存影响涨幅不大的情况下,囤货待涨似乎也是贸易商获取利润的唯一途径,加之货币环境宽松的影响,贸易商手中充沛的资金也开始逐步进入市场,中间需求开始逐步放大。
下游用户方面:由于目前整体市场开始加速回暖,内需的启动和外需的回升对下游用户的钢材需求有明显的支撑,市场心态的转好加之通胀预期的刺激,下游用户的采购需求也在逐步放大,“买涨不买跌”这一经验定律似乎又在产生作用.
通胀预期加速落实
通货膨胀的三个因素是货币、原材料和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货币增速快于实体经济增速,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这是过去没有的。第二,国际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油价已经从30美元涨到近80美元,明年原材料价格比今年还会大幅上扬。第三,三季度GDP增长8..9%,预计明年一季度的GDP增长将为10%,产出缺口不断缩小。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对通缩的担心已经被通胀代替。11月,中国的CPI已然转正,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今年2月以来,中国CPI数据一直为负。
实体经济的上升必然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依次传导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统计上反映为生产者价格指数即PPI的上升,再加上消费增加造成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的上升,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通货膨胀。此时,作为货币制造业者的政府必然控制信贷,减少货币投放,主动减少流动性以减少经济过热,稳定金融市场。防通胀的货币政策必然会抑制钢材价格上涨,短期内通胀还不可能全面爆发,但是通胀预期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
在实体经济占主导的市场中,超额货币发行只有一个藏身之处,即消费市场。但在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双循环”市场体系中,超额货币有了另一个藏身之所,即投资市场,以及包括投资理财市场在内的“CPI外层生活空间”。 新增货币进入消费,会通过工资——价格螺旋引发通货膨胀;新增货币进入投资,会通过房价——股价螺旋产生资产泡沫。
近期以来,其他期货品种受外盘影响纷纷推高,而钢材期货近期虽然有所表现,但是和有可比性的其他基本金属的期货价格走势相比,基本处于价格洼地,内在存在一定补涨的需求。所以近期钢材期货出现一波行情也是情有可原的。
2010年钢材市场震荡走高
初步测算,全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肯定突破6亿吨,增长幅度不会低于10%。09年钢材价格先后两次大幅反弹,但都被价格上行引发的产能大量释放所打压。从国内近几个月来的粗钢产能释放情况来看,最高的月份,按年计算粗钢产能释放量已接近6.2(6.16)亿吨。据有关资料,目前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80%,属于正常水平,因此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并不严重。虽然2010年中国还有新的粗钢产能投产,产能释放还有一定空间。但总体分析,像近几年那样新增产能集中投产的局面在2010年不会出现。据有关资料,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钢铁行业投资审批逐步严格。2006年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5%,大大低于同期增长24.5%的整体投资水平,并且新开工项目大为减少。2007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尽管回升到12.2%,但仍低于当年24.8%的整体投资水平。不仅如此,近些年来钢铁行业的投资额中,更多地是向各类板材能力倾斜,而粗钢产能增加不是很多。
如果新一年内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6亿吨,而中国同期的粗钢产能在7亿吨左右,那么全年的粗钢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85%以上,这就意味着新一年内中国粗钢供求关系大体平衡,产能过剩问题大为缓解,使得新一年内国内粗钢产能释放市场行情的压力大大减轻,至少不像2009年内那样沉重。
随着经济复苏进一步明朗,需求增长可缓解产能压力,保证供需基本平衡,2010年钢材价格持续回升值得期待。总体上,明年钢材价格走势将呈倒W型的震荡状态,而且不同钢材品种价格的波动时点存在差异。从目前的市场实际情况看,明年一季度必然会出现钢材现货价格震荡走高,如有真实需求的支撑,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