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铁矿石成资本炒作对象

2010-02-24 | 中国经济导报 | 3149浏览

 价格一路高涨的铁矿石已成为中国钢铁业的心腹之患。从去年12月中下旬开始,国内铁矿石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目前我国港口铁矿石现货价已经攀升至135美元/吨,这比2009年3月的59.1美元/吨的最低点高了一倍以上,而同期国内钢材价格仅有20%左右的涨幅。

    为什么钢材价格没怎么回升而铁矿石价格却能如此飞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前铁矿石已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它已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成为一些国际资本的炒作对象。

    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国际基金特别是美元基金,经常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使其价格可以脱离供需关系和实际价值。例如,世界石油价格2008年曾经被炒到148美元一桶,目前价格又被炒到81美元。连续上涨虽然有美元的贬值影响,但实际涨幅远远超过美元的贬值因素,很显然基金炒作是推升石油期货价格的主要原因。而当前,铁矿石也日渐成为国际资本的炒作对象,具有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

    2009年5月,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资本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10月以后,63%~63.5%印度粉矿主流报价涨至93~95美元/吨。从12月中下旬开始,铁矿石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到岸价格高达125美元/吨。整个12月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0美元/吨,已经远远超过印度加征的5%关税。到今年1月,我国港口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攀升至135美元/吨,进口现货矿价格已经高于唐山地区的市场价格。

    事实上,虽然中国铁矿石需求旺盛,去年进口量高达6.28亿吨,同比增长41.5%,但从全球铁矿石供需关系看,当前铁矿石供需形势并不紧张,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等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甚至还在减产。然而,高度垄断的铁矿石供应格局使国际资本具备很大的炒作空间。

    具有金融属性的铁矿石容易成为资本炒作对象,而下游钢材的金融属性则远远不及铁矿石。去年底和今年初,随着一些钢厂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钢材出厂价格和人们对市场的过分乐观预期,铁矿石市场价格随即涨声一片,钢厂再次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

    由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很低,国内大小钢厂数百家,且钢铁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致使去年以来的钢材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往往是价格略有反弹,就因为产能大量释放而掉头向下。因此,在铁矿石金融属性优势明显的条件下,往往是铁矿石大涨,钢材只能小涨;中国钢材市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对钢铁企业是很不利的。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每到新一年度铁矿石谈判开始的时候,没有意外,国际投行总会“准时”地跳出来公布自己对今年铁矿石价格的趋势判断;同样没有意外,各大投行竞相调高涨幅,最高为50%。其中,美林证券将铁矿石价格的涨幅预期从15%调整至50%,日本野村控股公司也持同一判断。高盛也将不久前所做的20%涨幅预测提高到35%,而在半年前,高盛的预期还仅仅是10%。

    涨价的理由无非是中国需求,如今言必称“中国需求”已经成为国际投行的熟练用语,仿佛有了中国需求这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当前世界钢铁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不假,但是全球铁矿石供需形势并未急迫到需要提价50%的地步,这更像是一场国际投行自导自演的“被上涨50%”。

    猫腻存在的背后一般都是利益作祟。比如必和必拓,汇丰拥有其约16%的股权,摩根大通拥有其近12%股权,同时这两家投行也在力拓各持有相当规模股权,在“两拓”均排在股东位置的前几位。投行的逐利特征使得其持股矿山多是一种财务投资,要求的不是长期利益,而是更着眼于短期暴利,在这样的思维主导下,三大矿山就越来越不顾中国钢厂的死活而执意大幅涨价。国际投行的积极介入,也使得铁矿石的金融属性愈发明显。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钢材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的特定市场条件下,稳定金融属性相对较弱的钢材价格,控制金融属性明显的原料成本,比简单地提高钢材价格更有利。当前钢铁企业更应当关注和警惕铁矿石价格的过快上涨,而不能过多地寄希望于通过涨价向下游转移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