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遗产大孤山铁矿为亚洲最深露天铁矿

2011-02-22 | 辽沈晚报 | 14224浏览

  从1916年起,在近百年的炮声中,大孤山从一座海拔280多米的高山,变成了如今负286米的巨大深坑。 记者 魏列群 摄

  站在露天矿场的封闭圈上,汽车看起来像甲壳般小。记者魏列群 摄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线路等曾被忽略了的项目都进入了普查之列。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辽宁,也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文物普查范围。经过全省“三普”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近日,辽宁省首次确认登记了160余处工业遗产。其中鞍山昭和制钢所对炉山配水塔旧址、鞍钢01号变电站旧址、大孤山露天铁矿等24处工业遗产位列其中,确认的工业遗产数量之多仅次于抚顺。

  鞍山地区有着大量的工业遗产,包括在鞍山地区工业生产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遗产普查中,鞍山共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37处,其中大部分在鞍钢或者鞍钢管辖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从即日起,我们将陆续走近这些工业遗产,和读者一起见证鞍山工业成长的历史。

  大孤山铁矿是鞍山最早开采的铁矿,从日伪时期到现代有着近百年的开采历史。从1916年至今,近百年的时间里,大孤山从一座高280米的矿山开采到地下286米的矿坑,矿坑沿走向长1620米,宽1200米,占地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昨日,记者在大孤山铁矿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这座亚洲最深的露天铁矿,感受着百年历史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憾。

  矿坑可塞下十几座“鸟巢”

  大孤山铁矿场位于大孤山镇东南,在大孤山矿业公司院内乘坐生产用车“半截美”向东开出10余分钟,就进入铁矿场。站在露天矿场的封闭圈上,一个庞大的露天矿坑展现在我们眼前,尽管之前已经知道大孤山铁矿的大,但乍一看,还是备感震憾。整个矿坑呈倒金字塔形,在一层薄雾的笼罩下,矿坑深不见底,矿坑周围的山体上是一圈圈蜿蜒的矿道,远远看着又像整齐的梯田,上面奔跑的汽车看起来像甲壳虫。矿坑周围封闭圈上的楼房看起来像火柴盒一样微小。据说,大孤山铁矿的矿坑可以塞得下十几座能坐9万人的鸟巢体育场。

  【历史】280米高的山被日本人十年挖平

  大孤山铁矿宣传部长时杰介绍说,大孤山铁矿的开采要追溯到1906年。当年,日本为加大对东北的政治和经济侵略,在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在经济上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本营。 1909年,满铁派人对鞍山地区进行非法的秘密探矿,先后调查了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关门山、小岭子、弓长岭等10余座铁矿山,为在鞍山地区开矿建厂冶炼钢铁作准备。

  大孤山铁矿开采于1916年,当时,日本人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疯狂掠夺矿山资源。据史料记载,1919年,大孤山还是一个完整的、富饶的、充满生态气息的自然山,山体高度为280米,到了1928年,山的表面已经不再富有自然的生态气息,到了1934年,原来的山尖变成了平地,山上一条条开采的痕迹清晰可见。也就是说,仅仅十余年期间,一座280米高的大孤山被日本人挖平,掠走了矿产量近1000万吨。当时采矿的过程全部是露天进行的。山上每隔15米的高度为一个阶梯,每阶梯上挖一个一米的小横坑道,再在每个小横坑道里放入一种硫酸炸药进行爆破,从而挖掘矿石。

  如今,在大孤山铁矿的悬崖上,还能看到保存完整的日伪时期留存下来的矿井口,这些都是日本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证据。

  【探访】大孤山铁矿负126米

  随后,我们决定下到矿底去看一看。陪同我们采访的大孤山矿业公司计划员樊伟说,从矿口到矿底的矿道长为6公里,只要是底盘高的车都可以开到矿底。但是由于山路蜿蜒,弯度大,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们还是特意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带我们下矿。

  进入矿区,我们的“半截美”停在一处门岗前,工作人员拿出一面小红旗插在“半截美”的车顶。樊伟说,插小红旗是为了给矿区内运矿石的大车信号。随后,汽车开始驶入矿道。矿道宽约20余米,路面平坦潮湿,“为了防止灰尘,水车每天都要沿着矿道洒水”。道路一侧是立陡的山体悬崖,背阴处积着厚厚的冰瀑,感觉像进入了旅游景区。

  拐过一个“几”字形的路口,前面一辆绿色的“巨无霸”缓缓驶来,我们的司机离老远就开始往旁边让路,高大的“巨无霸”驶过我们身旁时,感觉路面强烈地震颤,我们看见的只有车轮,根本看不见驾驶室。据介绍,这辆“巨无霸”是美国进口的矿山专用车,一辆载重达85吨,每台价值500万元,车轮的直径高2.8米,一个轮胎相当于一辆桑塔纳轿车的价值,这样的车全矿共有32辆。“半截美”继续往下开,拐过几个弯路,我们开始有些转向了。大约十几分钟后,车停在一处比较开阔的空地上,司机说,“下面路面被爆破的矿石挡着,走不了了,只能停在这儿了。 ”我们下了车,路边有一处三层楼高的铁架子,时杰告诉我们,这是三期井,是通过皮带运送矿石的,这里的海拔是负126米。

  站在负126米的悬崖边往矿坑望去,坑底离我们还是那么远,一时间有些眩晕,赶紧往后缩了几步。由于矿上的作业时间是下午,上午只有偶尔的几辆设备检修车从我们身边驶过。随着铁矿开采的螺旋式下降,矿底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一辆巨大电铲车静静地躺在那里准备,旁边有两潭水。时杰说,雨季的时候,坑底的水更多,必须3根水管不停地往外排水抗洪。

  【未来】大矿还可露天开采10年

  由于采取螺旋式露天开采,矿坑的底部会越来越小,最终无法进行露天开采。根据1985年的地质勘探报告,大孤山铁矿探明的地质储量为3.4亿吨,矿体还有700米深,目前露天开采只能到负450米,露天开采计划截止到2021年。10年之后,大孤山铁矿将改为地下开采等其他方式进行开采。

  2008年,大孤山铁矿北部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大孤山铁矿北部矿体与大孤山主体矿脉紧密相联,最近距离仅100米。据测算,大孤山铁矿北部矿体总储量为12175.6万吨,其中碳酸铁矿储量为9564.7万吨。大孤山铁矿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年产铁矿石350万吨。北扩工程增加主矿体2600万吨优质磁铁矿资源,将弥补大孤山区域铁矿生产能力的缺口,使矿山寿命又延长10多年。

  从1916年起,在近百年的炮声中,大孤山从一座海拔280多米的高山,变成了如今负286米的巨大深坑。到2008年底,大孤山累计输出铁矿石2.55亿吨,如果用这些矿石炼成铁再做成铁轨,足足可以绕地球10圈。如今的大孤山的深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铁矿资源,更成为许多旅行者参观的目标,它向世人展示着百年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