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期货袭击中国钢企

2011-02-22 | | 8299浏览

春节前,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国印度正式推出全球首个铁矿石期货品种,这让中国钢铁企业“惴惴不安”。

  春节后,这个以铁矿石指数TSI为结算价格的矿石期货,点燃了国际矿山巨头的涨价热情。

  英国《金属导报》一季度铁矿石指数均价为每吨177美元,普氏最新铁矿石指数均价为每吨181美元,TSI指数与此数据基本相同。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上涨了30美元至35美元。

  三大矿山之一的必和必拓日前向钢厂发出了铁矿石2月份的月度报价,由1月份的每吨155美元上涨至每吨168美元,来自印度的现货铁矿石价格也涨到了每吨190美元左右。

  山东钢铁集团内部一位郭姓科长2月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铁矿石金融化发展速度太快,中国钢企在铁矿石问题上又没有话语权,如果参与铁矿石期货的话,肯定是吃亏的一方。

  “三大矿山前5位的股东都是高盛这样的金融公司,在期货市场上也会是这些面孔。中国钢企的对手已经变成了国际金融公司了。”中期期货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国短期内已无可能推出铁矿石期货,国内钢企将完全受制于上述3个指数。

  价格变动周期缩短成本难以控制

  河北邯郸一家钢厂是印度现货矿的买主。“我们买不到三大矿山的矿,因为那些矿基本都被大钢企瓜分了。只能买印度的现货矿,每个月买3万吨左右吧。”这家钢企的负责人李红胜说。

  印度去年铁矿石产量为2.57亿吨,其中1.15亿吨用于出口,而印度矿占我国进口矿总量的15%至20%左右。

  2008年以前,李红胜还能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三大矿山的长协矿。李红胜说,买长协矿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控制成本,买现货矿成本则控制不住。

  当得知铁矿石期货价格变动周期比现货矿还要短时,李红胜一脸茫然。

  从年度铁矿石谈判,到季度定价,再到期货定价,铁矿石金融化逐渐变成现实。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中国钢铁企业对此束手无策。

  自去年三大矿山强行将铁矿石年度谈判改为季度定价和指数定价后,金融机构也积极助推铁矿石金融化,希望从中分羹。部分矿石指数机构如TSI,已经推出矿石月度均价数据服务,即被视为对力推月度定价的大矿山的一种呼应。

  事实上,在推出铁矿石期货之前,全球已有新加坡交易所SGX、洲际交易所ICE、伦敦干散货清算所LCH、挪威期货期权清算所NOS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共5家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掉期交易,其中大多数采用TSI指数作为结算价格。

  “印度铁矿石期货推出,意味着这一全球交易体量最大的大宗原材料也在迅速金融化。目前正在执行的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和月度定价体系最终由此转向更为短期的期货定价方式,直至全现货化、指数化,中国钢企只能选择接受。”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表示。

  “国内钢企目前对这一趋势没有好的办法,毕竟没有铁矿石定价权。”上述山东钢铁集团的郭科长说。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月份进口铁矿石6897万吨,比去年12月份增加1089万吨,同比增长47.94%,环比增长18%,创历史新高。

  金融资本凶猛:不对等的博弈

  宝钢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铁矿石的金融化,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益进入这一领域,肯定会推高铁矿石价格。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本报记者,三大矿山的大股东都是金融公司,这对中国钢企进口铁矿石已造成影响。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6.186亿吨,同比下降1.4%,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进口铁矿石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但这一年中国进口铁矿石交易额为794.2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292.80亿美元。

  中航证券分析师张健告诉本报记者,金融资本的介入,使控制了全球 80%铁矿石资源量和近 70%海运贸易量的三大矿商变得更加强大。对于金融财团而言,只需保证其向钢铁厂出售铁矿石的价格,高于其向矿商购买矿石的价格,便可获得稳定的价差收益。按照目前不断走高的铁矿石价格形势,金融公司想不赚钱都难。

  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资本 2009年曾推出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

  “如果中国钢企卷入铁矿石期货定价体系,很有可能会增加经营风险。铁矿石期货给金融资本更多的炒作空间,或将进一步助推矿价上涨。”东莞濠源贸易公司总经理卢锦元说,“如果有不良资本介入,风险会加剧,安全性也许还不如现在的季度、月度定价矿石。”

  曾节胜指出,铁矿石和海运费已是三大矿山和国际投行炒作的对象,中国钢企对相关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很缺乏,没有一定的实力和经验参与铁矿石衍生品交易,很容易被金融公司操纵。

  “从本质上讲,铁矿石期货就是一场签订合约的双方关于铁矿石价格走势的‘对赌游戏’。从目前来看,中国钢企是玩不起的。”曾节胜说。

  中国钢企似乎只能靠提高产品价格应对成本上涨的困扰。近日,武钢股份率先出台3月份钢铁产品价格政策,在2月份基础上,每吨钢材普遍上调了200至400元。宝钢也上调3月份出厂钢材价格,热轧、普冷、热镀锌、厚板每吨普遍上调300元。

  钢企内部缺少金融部门

  曾节胜表示,今年指数定价的矿石进口量估计可达总进口量的70%以上。但面对铁矿石金融化,中国钢企普遍没有充分准备。

  上述宝钢内部人士表示,宝钢只是初步具备了金融方面的储备,这在国内算早的了。

  “除宝钢外,山钢集团莱钢旗下有齐鲁证券,算是有准备的。国内大部分钢企都没有应对铁矿石金融化的部门或者专门人才。”上述山钢集团的郭科长说。

  “金融衍生品在国外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在我国是从90年代发展的,都是很新颖的东西。但10多年来,中国钢企没有接触过,期货对中国企业来说很陌生。”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张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琳认为,随着铁矿石期货时代的到来,政府、企业、进口商、期货交易所、行业协会都应该积极帮助钢企建立金融部门,以规避风险。

  卢锦元说,很多钢企的总经理都是做技术出身的,对金融知识并不了解,在制定政策时难免会出现漏洞。

  已经40岁的卢锦元决定从自身做起,要学习期货知识,为将来做些准备。

  “接下来准备招些人才进入公司。新的游戏规则就快来了,要适应这一现实。”卢锦元说。

  上述中期期货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短期内已不可能推出铁矿石期货,因为国内没有权威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体系,国外也不承认中国的铁矿石指数,在指数定价上,中国将完全受制于上述的 3个指数。

  “此前国内某城市尝试推出铁矿石期货,但未被批准。这件事情上面争议很大。”这位知情人士说。

  其他行业的失败案例足令中国钢企借鉴。为对冲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国航、东航等中国企业曾与高盛、瑞信等签署多份期权合约,最终在与这些外资投行的博弈中败北,亏损额高达数十亿元。

关键词: 铁矿石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