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启动

2012-02-02 | | 8470浏览

 我国是目前全球进口铁矿石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却是国际铁矿石定价权上的“小国”。近年来,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上扬,大大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争取定价权的同时,我国钢铁企业应积极通过海外投资等方式掌握优质资源,开辟新的供应渠道,加强上下游合作,减少对矿业巨头的依赖。与此同时,我国应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经济性,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早日从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

前不久,酝酿已久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启动。

2012年1月16日,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为发起方,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河北钢铁、中钢等钢厂和贸易商参与其中。

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表示,日后中钢协在铁矿石指数制定中,将吸收现货交易平台上的数据。此前,中钢协于2011年10月推出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目前运行正常。

上述平台的交易品种,主要为市场主流的63.5%粉矿、62%粉矿、65%球团矿、62%块矿,分为在途现货和港口现货。

挑战现有矿价机制

“我们希望基于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基础上产生的价格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此前,北矿所总裁董朝斌曾介绍,铁矿石现货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形成一个基于现货交易的铁矿石指数。“现有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由传统的年度定价转变为季度定价、月度定价和即期定价,当月定价贸易占比70%,广泛采用普氏指数作为基准,执行一年来受到中日韩欧等钢企和贸易商的质疑。”王晓齐强调。

据此前报道,普式指数一般以电话询问的方式采集数据,并加入分析师预估的成分,越来越遭到行业诟病。

力避“铁矿石金融化”

“因为普氏指数越来越受到各方争议,必和必拓正试图在新加坡推出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国内行业人士透露。

媒体报道称,对于将打上国际矿商烙印的上述新加坡交易平台,国内钢企最大的顾忌在于其意欲实现的“铁矿石金融化”,而这也是中钢协等所强烈反对的。据悉,金融资本进入交易平台后,意味着将交易放大,价格将剧烈震动,违背了中方力求稳定铁矿石交易的初衷。

而这也与中国铁矿石交易平台成立的宗旨背道而驰。北矿所董事长吴汝川表示,新成立的北矿所交易平台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平台只开展铁矿石现货贸易相关业务,不发展期货、掉期业务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业务”。

如今,中国已经启动了自己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这个开放的平台正在争取更多的钢厂和贸易商加入。“想借助现货交易平台掌握未来铁矿石定价机制的主动权,但是否成功要取决于这一平台的交易规模。”有媒体报道称。

国际三大矿商“沉默”

尽管得到钢厂的积极参与,但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发起会员名单中却未见国际矿商的身影。

“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和国际矿商进行过很多次沟通,也向他们发出了邀请。”王晓齐说。

面对中方的积极策略,三大矿商沉默以对。交易所启动仪式上,必和必拓公司、淡水河谷公司均缺席,到场的力拓等公司代表则表现谨慎。

“平台的建立仅仅是双方博弈的第一步。”国内一家钢厂人士表示,必和必拓希望把现货交易平台建立在新加坡,实际上是期望把新加坡变成一个铁矿石价格形成中心,进而把铁矿石做成期货市场,这对钢铁企业非常不利。从目前的情况看,中方抢占先机的举动,实际上是希望借助现货交易平台掌握铁矿石定价机制的主动权。

“是否成功取决于这一平台的交易规模,供需双方缺一不可。这意味着,光有钢厂、贸易商还不够,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国际三大矿商能否参与非常关键。”上述人士说。但从必和必拓筹建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国际矿商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一阵地。像此前国内钢厂可以选择退出必和必拓现货交易平台计划一样,国际矿商也会采用同样的消极举措来抵制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